长江江面泛起粼粼波光时,总能看到南京江豚巡护员杨金海驻足眺望的身影。如今,他眼里不再是渔网的方向,而是江水中一闪而过的“微笑”:那是江豚弯弯的嘴角,像灵动的小天使,在碧波里欢快穿梭。这位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农民,用9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人生的重要转变:从靠江捕鱼的渔民,变成了守护江豚的“长江卫士”。
“以前江水越变越浑,鱼越捕越少,我常望着江面发呆:不打鱼,我还能做什么?”杨金海的困惑,曾是许多长江渔民的共同难题。直到9年前,长江生态修复的号角吹响。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号召渔民上岸转产的消息传来,他眼前一亮:“这不是专门为我准备的吗?我熟悉水情,懂长江的脾气!”没多犹豫,他第一个报了名,成了一名江豚巡护员。
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更让他记在心里:“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搞没了。”带着这份责任,杨金海每天往返于江边,记录江豚的活动轨迹,监测江水的生态变化。日子一天天过去,他欣喜地发现:江水慢慢复苏了,曾经难觅踪迹的江豚,如今有时一天能观测到十几头,它们追逐嬉戏的模样,成了长江最美的风景。
从“向长江索取”到“为长江守护”,杨金海的日子也像愈发清澈的江水般,有了新的盼头。“以前捕鱼是为了糊口,现在护豚是为了守护咱的母亲河,心里更踏实,更有劲儿!”他总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件该做的事,却幸运地见证了长江生态的向好转变。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让更多人加入护豚队伍:“长江是大家的母亲河,只要我们一起守护,江豚的‘微笑’一定会越来越多,长江也会越来越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