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后,有不法分子冒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人员,以“领取育儿补贴”为由,骗取受害人信息,转走卡内资金,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
■典型案例
8月24日,吴先生通过“钉钉”收到来自“同事”的信息,对方称可以领取育儿补贴,随后发送了一条虚假链接,吴先生信以为真,点击链接页面后,按要求填写了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信息,随后,便收到扣款通知,发现银行卡被转走3000余元,意识到被骗。
8月26日,靳女士休息在家时,收到一条公司工作群聊中发布的关于领取育儿补贴等福利的消息,随后点击链接并填写了银行卡号、取款密码以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随后其银行卡便陆续被陌生人盗刷,方才发现被骗,共损失7000余元。
8月27日,廖先生在工作群中看到一自称是“领导”的群成员,发布了一则关于医疗、教育及育儿补贴发放的“公告”,并附二维码,声称需通过支付宝扫码领取名额,过期视为放弃,廖先生信以为真,扫码后按要求填写了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信息,随后发现其银行账户被扣款3000余元,意识到被骗。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利用工作群人多不易辨别的特点,冒充“领导”身份在群内发布“领取育儿补贴”声明,并特别备注“过期视为放弃”,诱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或点击不明链接,输入个人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通过盗刷银行卡来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申领补贴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不轻信收到的消息或邮件,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不明二维码,不随意在陌生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避免造成财产损失,一旦发现被骗,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