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城市的记忆。江阴地名源远流长,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江阴地名故事》此前推出的镇街篇广受好评。
岁月流淌,时光悠扬。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江阴的老街古巷,和大家一起走街串巷,重温江阴人的独家记忆!
长泾老街
长泾老街临河而建、因市而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既完整地保留了历史原貌,又氤氲着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气,是江南水乡文化的“活化石”。
长泾老街以泾水河为界,分为南北两街,总长度均为1.5公里,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水乡图景。河的北岸俗称千米石板街,由2700多块防滑耐磨的江南山磨石铺砌而成,是目前江阴保留最长、最为完整的石板街。其间散落56处明清建筑,建筑空间形态以“房—路—房—河—房—路—房”的格局铺展,形成路河平行、依水成街、依水成路、临水建屋的空间构图。传统民居以明清建筑为主,深宅大院错落,里弄纵横幽深,构筑精良,间或点缀着徽派和中西合璧式建筑,外观色调为灰、白、黑三色,整体安静恬淡,闲适优雅,砖雕的细腻、石雕的古朴、木刻的灵动、花格的精巧,让每一处建筑细部都典雅精致、变化无穷。这些古迹将过往岁月凝固成可触摸的记忆,又在泾水河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与河北街的古朴风韵不同,河南街则以传统美食闻名,沿街店铺鳞次栉比,手工月饼与各式茶食的香气弥漫街巷,长泾月饼、烧饼、马蹄酥等特色小吃,带着地道的风味,勾着游人的脚步与味蕾。
长泾老街自古便是人杰地灵之地。元代“四大家”之一丹青大师倪瓒(倪云林)也曾在长泾居住。近现代以来,更是名人辈出,除了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以外,还有物理化学家、中国催化科学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大煜,天文学家沈璿,同位素专家张理刚,革命烈士张大烈等。
长泾老街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福蚕种场,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官云珠纪念馆、张大烈故居、夏氏贞洁牌坊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宅、古街、古桥在此留存,孕育出独特的建筑文化、影视文化、饮食文化、蚕桑文化、纺织文化和民俗文化,交织成一幅多元的文化图谱。
如今的长泾老街,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定期举办的各种文旅活动,包括中秋文化旅游展示活动、古风华服秀、钢琴音乐会、戏曲表演等,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传统与现代碰撞的魅力!
长泾老街,不仅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更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值得每一个追寻诗意与烟火的人,细细品味其中的万种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