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城市的记忆。江阴地名源远流长,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江阴地名故事》此前推出的镇街篇广受好评。
岁月流淌,时光悠扬。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江阴的老街古巷,和大家一起走街串巷,重温江阴人的独家记忆!
篁村老街
在江阴璜土镇,除了石庄老街,篁村老街也是承载着当地厚重历史与独特人文风情的重要所在。篁村老街东枕桃花港,西峙姬墩山,南倚西横河,北靠青鱼浜。老街东西走向,长215米,宽4—5米,中街向东为条石街面,西街街道用立砖铺设。东街和中街,中街和西街之间,各有一十字弄,中街有一南向大王基之单向弄。
△旧时篁村老街
新中国成立初,街上有居民250多户,1200余人。东至汇头上,胡家桥;西至贤庄、南湫,距武进龙虎塘两里(新中国成立前武进的百丈小新桥等地盛产大豆,均以篁村为集散地);南至武进之福成庵、苏家头;北至堰北、贯桥。篁村老街商店林立,约有七八十家。从米粮油盐、酒肆饭馆,到看病问药、书场戏院等无不齐全。清同治八年(1869)篁村东街开设金鼎恒糟坊,1894年汇头上开了汇丰茧行,三官殿开了纬纶茧行。光绪末年,篁村又开设了苗猪市场,农历每月逢五、逢十交易,十分热闹,至今不衰。民国十七年(1928)开始设邮政代办所,与全国通邮。
△旧时篁村老街
进入20世纪50年代,篁村街上的商店有粮食行8家,南货、副食日杂店10家,京货小百货3家,木竹铺4家,饭店3家,茶店4家,酒肆(既零售也供堂饮)6家等等,还有为数众多的有固定场所的摊贩,全部算上不下百家之众。
△旧时篁村老街
2000年,在璜土镇政府、篁村村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努力下,将篁村老街拆建改造,建成街面宽10米、全长300米左右的水泥街道,设有超市、小吃店、理发店、服装店等店铺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就开设的老字号茶店。
△篁村老街边的老房子
每逢农历每月初五、初十,便是篁村集市,当地人也称之为 “六上”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到了集市那天,周边的个体小商小贩便会早早地聚集到篁村老街,支起摆摊做生意。周围百姓也纷纷前来“赶六”,购些小商品、日用品、农具等。老人们在街上溜达一圈后,要么去老茶店泡上一壶茶闲谈家常,要么到老年活动室凑桌麻将,从清晨6点一直热闹到上午10点散市。篁村老街这份延续近百年的热闹,牢牢吸引着周边的百姓。
△集市
其实不止集市日,平日里有空时来篁村老街逛一逛,也能感受到那份藏在烟火里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