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10点02分,3号换乘通道,一名乘客异常跌倒,画面精准捕捉到乘客跌倒时的场景,同步呼叫距离最近的巡视客服,10点05分,工作人员按视频提示,已提着药箱到达乘客所在位置。”……“太神奇了,摔倒时,周边并没有工作人员,本想自己回去处理下,没想到会有地铁小姐姐跟上来帮我处理划伤,原来是被‘AI智眼’发现,启动了应急程序。”昨天上午,一位在无锡地铁三阳广场站扶梯附近不小心跌倒的李女士说。
近日,地铁智慧运营再升级,视频智能综合分析系统在1、2号线三阳广场站、南禅寺站、堰桥站、东亭站等8座车站试点运行。该系统借助智能分析与预警手段,可精准捕捉乘客进站候车全流程活动轨迹,根据AI智能分析,敏锐感知“问题事件”,比如,大件行李、婴儿车、乘客跌倒、大客流和各类“寻求帮助”场景,经过数据分析后进行智能处置,辅助车站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为乘客带来“无感服务”的智慧乘车体验。
“AI智眼”上岗,到底有多“聪明”?上午8点,记者走进地铁三阳广场站车控室,巨大的监控屏幕上,不同区域的客流情况、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更引人注目的是,屏幕上不时跳出智能提示框:“14号口扶梯,大件行李需协助。”“换乘通道上,有推婴儿车的乘客。”……短短十几分钟,监控大屏上就跳出5条实时动态,“根据系统提示,对于普通场景,我们会进行人工研判,如遇大客流、火警、乘客突发事件等情形,系统会自动启动应急程序,缩短救援时间。”无锡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乘扶梯低头玩手机、物品遗失在售票机台子上、儿童乘坐扶梯趴在扶手上玩耍、可疑人员在地铁站内兜售商品、乘客突发晕倒……“以前需要靠人工巡视和乘客主动求助的问题,眼下,‘AI智眼’都能第一时间捕捉,快速对接帮助,乘客的体验感更好。”无锡地铁人士说,从试运行情况看,乘客反映“AI智眼”及时、精准,下一步还将扩容更多应用场景,减少捕捉误差,营造更多AI参与管理的智慧地铁站。
(孙倩茹、见习记者 张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