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内,一场决定民族未来的关键对话在此展开。面对科教界的殷切期盼,当无锡籍学者提出“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16字方针时,邓小平果断划去“单位同意”四个字:“考大学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一惊雷般的决定,重启了中断11年的高考,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48年后的同一天,无锡国际会议中心将迎来全球英才汇聚的“2025太湖人才发展大会”。这场以“爱国奋斗・智创未来”为主题的人才盛会将邀请教育界专家沈茂德、“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卓胜微创始人许志翰分享他们的高考故事与奋斗人生。
从高考重启到磁吸人才
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召唤在此刻共鸣
也见证了无锡
“人才与城市、时代与梦想”的
深刻联结
“锡引力”密码
一座江南名城的千年求才路
暑期伊始,无锡的“研学热”如这盛夏的气温一般节节攀升,“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无锡站、2025(夏季)高层次人才归国行、港澳学子暑期实习季等活动接踵而至。
在这股人才涌动的热潮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华威大学副校长顾赛的一番话颇具“锡引力”:“无锡历史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我相信,这里的优美环境与政府细致入微的关怀,必将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来锡发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无锡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崇文重教、尚贤爱才的传统绵延千年。时光回溯到40年前,无锡敏锐抓住国家允许科技干部兼职的政策机遇,探索开创“星期天工程师”等引才新机制;30年前,又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市县两级人才市场的全覆盖;20年前,更是紧扣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国率先启动海外引才专项工程。
可以说,在国家人才政策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无锡都以敢为人先的姿态,书写着引才聚才的精彩篇章。
提到无锡人才政策的演进,更是一部不断创新突破的奋斗史。2006年,无锡出台首个系统性人才政策,正式拉开大规模引才的序幕;十年后的2016年,“太湖人才计划”横空出世,并持续迭代升级。
去年,作为全市最高规格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太湖人才计划”迎来全新4.0版本——在四大重点区域布局“创新合作中心”、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支持、设立规模达15亿元的太湖人才新质生产力赋能基金……
这一系列重磅之举无不彰显着:在吸引人才、厚待人才这件事上,无锡从来都是真心诚意的!
这份执着与诚意,让无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引才成绩单:截至今年6月,全市人才总量达230万人、高层次人才达19.2万人、留学归国人才2.41万人、高技能人才58.68万人;更令人振奋的是,创业人才企业累计入库税收已超240亿元,实现超10倍的投入产出比。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故事,更是无锡将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胜势的生动写照。
“锡引力”法则
从院士经济到校友经济的磁吸效应
在全国各地不断加码人才政策力度的“抢人大战”中,无锡依旧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3年跻身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到底是什么如此“戳”中人才之心?
深厚的产业基础,院士、校友等“塔尖”资源,便是无锡的答案。
把人才“引进来”,更要“留下来”,无锡深知,产业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从 “465”现代产业集群到 “3010”重点产业链,无锡竞逐新兴产业赛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市GDP突破1.63万亿元,物联网、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枝繁叶茂,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更是突破千亿规模,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为人才提供了无限可能。
“无锡政府的诚意打动了我。”英国华威大学研究员陈有超只是因为一次活动与无锡偶遇后,就立马有了将自己的智能诊断芯片技术落地无锡的计划,“这里既有完善的创新生态,又有厚实的经济底子。”
无锡的发展底气,让“凤凰”们纷至沓来,安心筑巢。“院士小镇”拔地而起,亿元人才奖励兑现落地,不仅带来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更激发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在无锡,“校友经济”已成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新名片。“90后”小伙李猛从浙江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深圳打拼,通过校友会了解到无锡半导体产业优势后,毅然带着半导体贴片机项目来锡创业,短短两年便迎来“蝶变”。
如今,像李猛这样的“校友创客”已成为无锡发展的新兴力量。无锡通过搭建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这个“超级校友圈”,让百余所高校的校友资源产生化学反应——一场思享汇可能催生数个产业合作,一次茶叙也许就能碰撞出创业火花,无锡让校友情谊发酵出了实实在在的产业价值。
“锡引力”温度
用城市烟火气焐出人才归属感
前不久,“无锡有点甜”无锡美食进高校活动在北京大学2025届本科生毕业纪念片里惊喜出镜,成为北大学子青春记忆里的一抹亮色。无锡用这些“非典型引才”方式改写着城市与人才的对话方式——我们希望你不止“被政策吸引”,更要你“因热爱停留”。
在构建人才服务生态上,无锡有着自己的“甜蜜配方”:从两元封顶的地铁通勤到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从香气四溢的“太湖人才咖啡”到灯火通明的24小时书房……这座城市将惜才之心融入每个生活细节,用真金白银兑现“医食住行”的全方位保障。
但无锡更懂得,当代人才的选择标准正在升级,除了硬件保障,更加看重城市的“软实力”。
“太湖人才杯”高校校友篮球赛的欢呼声、锡马赛道上的“人才方阵”、太湖畔的帆船训练营……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成为无锡吸引人才的“新名片”,让人才在工作之余找到志趣相投的圈子。
而城市的文化烟火气同样令人心动,国潮音乐节与半导体论坛同样火爆,网红市集和院士沙龙一样精彩,这种“工作有舞台、生活有滋味”的独特气质,让无锡的人才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格调。
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兴城,无锡用引才爱才托起城市发展的“诗和远方”。8月8日,无锡还将于2025太湖人才发展大会开幕式后,举办2025太湖湾校友经济双招双引合作交流会、2025山水东路科创谷创新合作交流会、2025太湖湾院士创新合作交流会暨“465”产业专家行。
这三场活动的背后,是无锡近年来逐步探索构建起的“高校研发-城市吸引-产业反哺”的立体化人才发展生态。
8月8日的选择意味深长:既是对1977年那个历史性时刻的致敬,更是对“人才引领发展”理念的当代践行。
如今,这条解放人才、激活创新的长河,正从“8·8”流向“∞”,奔涌向前。在这座懂得尊重人才、成就人才的城市,每一个创新梦想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每一份才智贡献都将被时代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