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的壮阔图景中,物联网产业作为四大地标产业之首,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无锡银行业以423.11亿元的信贷投放、22.01%的同比增速,为物联网企业注入强劲动能。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无锡物联网产业规上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73.56亿元,新增贷款规模在“465”现代产业集群中位居首位;金融活水的灌溉效应也持续显现,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成功突破5000亿元。
重构信用评价体系,破解“轻资产”困局
近年来,面对物联网企业“技术价值高、固定资产少”的融资痛点,无锡银行业掀起一场信用评价体系的重构升级。中信银行无锡分行创新推出投贷联动积分卡审批模式,以技术价值替代传统抵押物。该模式通过业务技术、管理团队、同业授信、资本运作、财务指标五大维度构建量化评估体系,将企业研发能力、专利质量、市场前景等要素权重提升,实现“两周内尽调放款”的纯信用融资。南京银行无锡分行等多家银行机构也不断优化投贷联动特色服务,为科技型物联网中小企业定制各具特色的融资方案。
“以前专利只能躺在证书上,现在成了‘硬通货’。”新吴区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感慨,该企业从事智能化装备的一体式软硬件研发制造,拥有211项专利权、16项商标权、12项著作权,因为产能不断扩大,常有新的融资需求。该企业凭借211项专利和16项商标,通过无锡农商行“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模式获得1000万元贷款,并叠加政府贴息政策后,令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数据显示,无锡已有30余家银行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24年以来融资规模稳居全省前列,让众多物联网企业享受到相关红利。
重构动产融资生态,技术反哺金融
当金融活水滋养产业创新时,物联网技术也在重塑金融服务的底层逻辑。2017年,全国首个物联网金融示范工程在无锡落地,江苏银行、无锡农商行、江阴农商行与无锡感知集团合作,将重力传感器、电子围栏等设备植入动产质押场景,实现“货物、信息、资金”三流合一。经过8年迭代,如今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锡的动产融资,大大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
“我们与无锡感知集团合作打造的物联网+动产监管+融资服务生态,为产业融资开辟了新路径。”江阴农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通过在质押物中植入物联网传感设备,可实现实时监控质押货物位置、重量、状态,确保足值质押、风险可控,让“货物”成为融资信用凭证,企业则依托感知集团采购平台实现“融资+代采”一站式服务,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江阴通月管材科技有限公司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通过物联网动产质押贷,将积压钢材转化为1000万元流动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有效缓解了企业采购资金压力,保障了生产连续性。江阴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物联网技术让货物“说话”,风险可控了,融资自然就顺畅了。
从“知产”到“资产”,从货物监管“跑断腿”到动产会“说话”,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耦合,正推动无锡物联网产业迈向更高能级。未来,无锡金融机构将持续深化“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围绕产业集群需求,推出更多场景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助力物联网产业攀高向新。
(刘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