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不仅有苏东坡向往的优美的自然人文,还有发达的工商业、高科技,这是一座完美的城市,人们来到这儿,都会爱上她。”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对无锡、宜兴情有独钟,北师大教授康震多次来无锡,是无锡的老朋友。
7月6日,康震携其新作《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莅临无锡图书中心,和老朋友们见面,他以“人人都爱苏东坡”为题,分享苏东坡的传奇人生与无锡情缘,讲述大文豪如何穿越千年,依然与我们同频共振。
“我们一家都是康震老师的忠粉,他的《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每期必看。”
“特别喜欢苏东坡,也特别喜欢康震老师,想听听康老师如何解读苏东坡。”
“康老师来无锡太难得,必须要抢票啊!”
上午九点半,距离见面会还有半小时,无锡图书中心五楼凤凰报告厅入口处已经排起了长队,读者人手一本甚至几本《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
“苏东坡对于无锡,对于二泉,对于宜兴,始终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10点,见面会开始,康震开门见山讲述苏东坡为何对无锡和宜兴情有独钟。他分析,首先,苏东坡觉得这里的人都很真诚;其次,他觉得这里的景非常地清远、恬淡;第三,他觉得这里的氛围让他感觉非常安逸;第四,他觉得这里的经济十分富庶。总之,这是一个很想让苏东坡安家的地方。
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从少年成名到步入仕途,再到遭遇政治风波、贬谪流放的跌宕起伏。康震认为,这种人生的波折不仅塑造了苏轼复杂的性格,更深刻影响了苏轼的文学创作。《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将苏东坡的生平经历与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紧密结合,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立体、鲜活的苏东坡。
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豪情壮志,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豁达从容,再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中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苏轼从年轻到晚年的诗词,就是他成长的最好见证。
“苏东坡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完美的人不存在。”康震表示,人们喜欢苏东坡就是因为他的不完美,他有很多缺点敢于暴露出来,并且他坚持了这些缺点,不听劝,我们反而觉得非常可爱。在我们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希望有一个真实的,我们所热爱的人出现。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而活,同时也为家人而活。我们不可能成为苏东坡这样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心向往之。这样,我们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可以保持更多的善意,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保持更多的信心,当我们面对未知的未来的时候,坚信每一步,都能走出美好。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摆渡人”
康震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普及与传播
从《百家讲坛》的娓娓道来
到《中国诗词大会》的妙语解读
他凭借深厚的学养
与独特的讲述风格圈粉无数
其著作《康震古诗词81课》《康震诗词课:青少版》等,更是为读者们打开了通往古典文学世界的大门。活动中,康震分享了对无锡的印象,他提到了泰伯、钱锺书、无锡国专,提到了无锡是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提到了苏东坡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东坡的这句诗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融入其中,让“二泉”成为无锡一张独具韵味的文化名片,也让这段诗词与无锡的不解之缘流传千古。
这是康震第一次来到迁址后的无锡图书中心,他饶有兴趣地从一楼逛到了五楼,并认真翻看起书法碑帖。他直言书店的环境氛围非常好,书籍的种类也很丰富,是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好去处。看到书店里都是阅读的身影,他更感到欣慰。他十分重视诗词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结合,希望通过书展的活动,吸引读者多走进书店,让读者在书中找到生活的共鸣。
互动环节,现场读者提问踊跃。有读者困惑于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康震建议大家在生活中适当放慢脚步,在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诗,用心感受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学习苏轼洒脱的人生态度。
“康震老师的新书分享会我们一共开放了500多个名额,秒空,读者们太热情了。”无锡图书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场分享会是第十五届江苏书展和2025无锡市“钟书・阅读”暑期书香嘉年华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无锡新华书店“二泉阅谈”名师名家讲座第7季的重要活动,为无锡图书中心二周年庆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为锡城市民带来了别样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