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阿扬,你好呀
这次不知可否称你为“美扬扬”
因为关于你的美早已“名扬四海”
从运河古渡的桨声灯影
到东关街的青砖黛瓦
从五亭桥畔绽放的琼花
到大明寺的晨钟暮鼓
你的每一处精致
都让我想起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浪漫诗意
想起你
就连晚风都带着《扬州慢》的韵律
这一次,我们终于要相见了
我捧着太湖的粼粼波光前来
只为在这场绿茵场的约定里
向你诉说由来已久的心动与憧憬
PART 01
无锡与扬州
大运河腰带上并蒂的明珠
南长街的青石板
东关古渡的画舫楼阁
都曾见证过漕运的繁华
无锡
无锡窑工吆喝的号子声
扬州盐商庭院里的丝竹音
是属于那个时代的风华正茂
诉说着千年漕运的兴衰
与民族工商业的传奇
如今,运河水依然奔涌不息
两岸的市井烟火与霓虹璀璨
让平凡的日子热闹起来
扬州
千年运河,穿城而过
串联起两座城的往昔与今朝
在粼粼波光中漾起同频的心跳
PART 02
龙光塔和文昌阁
隔江相望
将无锡的灵秀与扬州的文华
在长江的臂弯里
交织成同一幅水墨江南
无锡龙光塔
龙光塔俯瞰太湖烟波
塔铃轻晃,抖落百年细碎的光阴
七层飞檐下
藏着梁溪故地的锦绣文章
文昌阁轻拢一袖月光
守望着扬州文脉
一盏灯火
照亮了淮左名都的千年书卷气
扬州文昌阁
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
各自攀登
无锡的锋芒,扬州的韧劲
都将是苏超版图上闪闪发光的“明星”
PART 03
境会亭前诗韵起
茶烟绕笔写吴风
江南的茶烟里
每片茶叶都藏着墨客的浅唱
惠山脚下,二泉映月
清冽一脉,淌过茶圣笔下的风雅
玉露琼浆,浸润了无锡的晨昏
蜀冈之上,第五泉涌
冽水如诗,被陆羽写进《茶经》
涟漪轻漾,倒映着扬州的烟雨
二泉的甘,第五泉的冽
穿越千年时光的缝隙
在茶圣的墨痕里相遇
诉说着泉与茶的千年絮语
在江南的山水间,缓缓流淌
PART 04
太湖波涌处
无锡荣氏兄弟架起面粉机、纺织机
用实业热血点燃民族工商业的火种
运河蜿蜒间
扬州盐商摇橹行商
算盘声与漆器光泽
绘就商贸繁华长卷
时光淬炼,双城携手
一个以科技为翼
一个借文脉为舟
在发展的长卷上
写下最温柔的应答
银翼凌霄,蛟龙探渊
无锡以科技为笔
在天地间将算法与数据晕染成诗
纤膜纳山河,韧甲镇轨急
扬州把新材料做成韵脚
在人类工业文明的诗篇中
刻下刚柔并济的东方智慧
我们隔江对望
我递去芯片的微光
你回赠一枚雕漆的月亮
将钢与绣谱成运河的同一章
PART 05
南长街和东关街
江南卷轴里两枚温润的“印章”
枕着悠悠的运河水
套印下一幅白墙黛瓦的活版画
墨色洇开处
尽是吴侬软语噙着的烟雨
街巷深处,锡剧唱腔婉转悠扬
像一缕炊烟
袅袅地飘向远方斑驳的马头墙
淮扬小调清丽脱俗地回应着
关于古街小巷的风雅
扬州东关街
而今
年轻的脚步踏出崭新的节拍
南长街上
老字号店铺里飘出的酱排骨香气
混杂着新式茶饮的果香
东关街上
“皮包水” 茶馆茶香袅袅
酒吧驻唱的吉他声
裹着淮扬菜的鲜香
千年的古韵在两地酿成全新的诗篇
无锡南长街
时光流淌,热烈且鲜活
这里是属于无锡与扬州
永不落幕的秀场
PART 06
江南的园子
总是这般相似
又这般各具风骨
无锡寄畅园与扬州个园
隔着一湾江水,遥遥相望
似两位旧识,在时光里互致问候
扬州个园
个园的竹子生得极好
竹影婆娑处
四季假山堆得也精巧
寄畅园却另有一番气象
惠山的余脉蜿蜒入园
与二泉的活水绕映成趣
无锡寄畅园
一个以石言志,一个以水寄情
方寸天地间
尽显江南灵秀
PART 07
长江东流
将温柔的水汽揉进江南的炊烟里
一甜一鲜,尽是人间至味
无锡的甜
是糖醋排骨的浓情
是桂花糖芋艿的温柔
无锡的甜
扬州的鲜
是蟹粉汤包的清雅
是文思豆腐的细腻
扬州的鲜
甜鲜相逢
是两城舌尖上的深情对白
太湖与运河馈赠的水产
化作了餐盘里的诗意
太湖三白清蒸莹润似月光
扬州鲥鱼开盖鲜香如清风
锡帮菜用糖色描绘精致小画
淮扬味以清鲜勾勒淡雅长卷
一城一味,吃透江南真滋味
当太湖的风遇上瘦西湖的月
这场“蓄谋已久”的赛事
早已写进江南的诗行
绿茵场的哨声还未响起
我已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与你的相遇
这不是一场较量
我只想与你在赛场上
再续一段关于你与我的未完成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