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以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
此刻,江阴的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浓郁的年味,而那些深藏于岁月的非遗文化,更是为美丽暨阳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古韵华裳。“江阴发布”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非”一般的江阴年》系列报道,让我们推开时光之门,一起领略非遗文化与传统年俗的交融之美。
百寿图是一项古老的艺术,是用一百个不同形体的“寿”字,所组成的图像蕴含着长寿、吉祥的寓意。
如今随着这项技艺的传承创新,出现了许多形式新颖的“百寿图”,可谓百花齐放、群芳争艳。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艺百寿图”代表性传承人金蕴玉,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走进百寿图,取一个吉祥好意头。
百寿图
百寿图由各种“寿”字组成,据传唐代的薛涛、宋代的范仲淹等都有百寿图传世。江阴金殿顺家族传承的百寿图,历经四代传人,2008年入选江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寿图历史悠久,各种“寿”字各具特色,色彩艳丽,包含了多种寓意,是独特的民间艺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百寿图更加丰富多彩,熠熠生辉。
走进金蕴玉的家中,悬挂在墙上的百寿图格外引人注目,每个“寿”字缀有松、鹤、喜鹊、“暗八仙”等图案,各具奇趣、迥然不同。
金蕴玉说,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她从小爱好画画写字,由于具有扎实的绘画和书法功底,她较好地继承了祖辈的传统。“百寿图是从我曾祖父那传下来的,我已经是第四代传承人了。当时这个百寿图上只有99个不同形体的‘寿’字,后来我的父亲又找到了9个,现在的百寿图由108个‘寿’字组成。”
金蕴玉所绘的百寿图,较其祖辈之作更为出色。其祖辈的百寿图以黑白为主,而金蕴玉则巧妙地融入了色彩,使画面变得绚丽多彩、华美壮观。金蕴玉表示,她在创作百寿图时,对书写状态、构字方法、笔墨运用以及书写时的心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正因如此,完成一幅完整的百寿图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一年下来也只能创作3幅。
近年来,江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传承活动走进校园,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为利港和南闸的百寿图、青阳的麦秆画、夏港的虎头鞋等做过系列开发设计。此外,南闸实验学校将百寿图编入校本课程,并成立了“非遗文化百寿图研究社团”,致力于这门手艺的传承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