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两个安全” 防范财政风险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凯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国家安全领域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屏障。保障地方财政可持续,切实增强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能力,对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夯实经济安全基础意义重大。近年来,江阴市财政局始终把财政干部廉洁和财政资金使用“两个安全”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对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时刻牢记财政安全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创新,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国家财政安全。
牢守干部廉洁安全,确保“人的安全”。干部队伍是财政工作的中坚力量,干部廉洁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坚持从干部队伍建设抓起,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廉洁教育,注入思想“免疫力”。通过党组中心组、专题廉政党课、现场学习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引导教育财政干部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坚守底线、不碰高压线。以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筑牢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推动财政干部持续深入学、融会贯通学、结合工作学,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向深入。坚持宣传培训,增强阳光“防腐剂”。以资金安全为纲,以负面案例为戒,对全市财政系统财务人员进行资金安全宣传,坚决引以为戒、坚持举一反三,坚决避免“灯下黑”。针对关键科室、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开展财经纪律和反诈防骗培训,提高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重点关注新进、新转岗的财政干部,在新进人员培训时注重加强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工作等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做到培养总体国家安全观从“苗子”抓起、从基层做起、从日常严起。同时,组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坚持正向学习和反面警醒同向发力,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其他纪律严起来。坚持日常监督,常念纪律“紧箍咒”。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的教育提醒,分管领导对分管科室、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工作人员集中开展谈心谈话,层层传导压力,始终保持不想腐的廉政觉悟。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对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抓早抓小,早发现、早预防、早提醒,关口前移、防微杜渐。
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确保“钱的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重点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要不断完善推动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举措,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用“紧笼子”管住“钱袋子”。深化财政内控建设必须坚持从制度上给自己“建笼子”、从执行上给自己“安辔头”、从追责上给自己“抽鞭子”。推动财政国资各部门全面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内控制度,深入排查内控工作薄弱环节,全面查找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风险点。全面梳理、认真修订完善操作规程,精准标识风险点和控制制度,将内控操作规程要求贯穿和落实到财政工作的每个环节,确保内控制度务实管用。用“严执行”开启“聚宝盆”。建立严格的资金流动审批和监管制度,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运行,保证资金的安全、合规、透明。针对各类专项资金,研究出台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专项资金政策执行中对资金指标下达进行监督,在政策执行后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符合国家和省、市政策导向,切实提高资金效益,以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用“新技术”防范“新风险”。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动政府资金预算编制信息上网上云,实现资金流动的全过程监测,有效降低人为干扰和错误造成的风险,提高资金流动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通过绩效运行监控模块,对预算绩效目标各季度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定期提醒进度落后的预算单位进行原因自纠,实现以数字政府赋能智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