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江阴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卢刚
虽然接入国际互联网仅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但目前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网络大国:网民人数全球第一,网络创新活动活跃,网络商务如火如荼,一派繁荣景象。但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诸多威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目标任务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工作举措。网络安全作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底座,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承担托底重担,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既关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城市安全,也关乎每个人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要切实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让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挑战加大,国家之间的博弈与竞争已向网络空间安全延伸拓展,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大力推进网络安全普法工作。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内的上百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安全顶层建设日渐完善,为后续的高速、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仍待提高,网络安全普法任重道远。虽然每年网络安全宣传周都会组织系列宣传活动,但从效果来看,网络安全意识并未入脑入心,例如“掩耳盗铃式密码设置”、随意连接免费公共WIFI、不明就里“扫一扫”等行为就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埋下隐患。要摒弃“一阵风”宣传现象,持续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普法宣传,整合“报、台、屏、声、网、端、微”等各类资源,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广泛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基本防护技能,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安全、懂安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强大屏障。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营造天朗气清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发展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的网络空间,建立规范有序、互利共赢的网络新秩序,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网络发展红利,拥有更多获得感。”要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健全部门之间的网络治理协作机制,形成网信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协助参与的工作格局。持续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加强网络文明、网络诚信、网络伦理教育,提高网民对自身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引导广大网民自觉抵制网络谣言、自由参与网络监督、自发维护网络空间。
——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攻坚,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不掌握核心技术,网络强国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成为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半点风浪。”互联网核心技术的自立自强,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和保障。要突出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破解数据安全与数据流通难题;要强化网络风险预警、态势感知、应急处置等能力,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护网络;要加强全链条、多领域的网络安全防护,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丰富技术手段,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动态开放的虚拟网络社会,只有依靠全民意识的提升,才能构筑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才能以网络安全的“铜墙铁壁”助力国家安全的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