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集成电路(无锡)创新发展大会落下帷幕。同期举办的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完美收官,创下观展人数、布展规模的历史新高。这场以“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的行业盛会,在与无锡的多年携手中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行业展会,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半导体展览会。
“更热闹了。”连续三年参加CSEAC,纳斯凯和许多参展的“朋友”感受一致。这种热闹来源于今年参展规模增长40%——五大核心展区横跨七大展馆,1130余家半导体领域企业展览总面积突破6万平方米,展位的高需求下,甚至连太湖国际博览中心A、B馆间的道路都被改造成了展厅;更有“氛围”加持——“新产品、新技术密集发布,观众采购意向强烈,对国产制造态度更加开放”,在B1馆核心部件及材料展区的中间位置,纳斯凯众多最新展品一经亮相便备受瞩目,采购意向水到渠成,成为一众展商的缩影。
第一天和“新老朋友”碰面、第二天加入逛展“大军”感受行业风向、第三天梳理收获——多年来在锡参展观展的经验,让不少展商和观众形成了一套高效“攻略”。因“流动”而“生动”,其间,11.7万人观展,达成26.5亿元采购意向,这也让本届展会顺利“出圈”。
这场展会到底精彩在哪?
从展会现场来看,这依然是一套“抓龙头”的经典链式打法。龙头企业扎堆,北方华创、盛美半导体、中微公司、拓荆科技、新凯来等国内龙头企业悉数参展,重点展示光刻、薄膜、刻蚀、化学机械抛光等晶圆制造设备,划片、键合、晶圆测试等封测设备以及集成电路专用材料。领域内标杆企业的“站台”为高质量办展提供“背书”,不光国内链上企业接连加入,还有来自22个其他国家的200余家企业主动参展,为多层次、立体化的展览布局提供了主体支撑。
与时俱进的主题则赋予了展会更多时代内涵。半导体产业迎来强劲的上升周期,聚焦“做强中国芯·拥抱芯世界”的展会主题,更多企业争相发布新品,展现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以及先进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点对点”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的生态体系,展会持续为国产芯片自主可控能力贡献技术支撑。
中微公司在半导体设备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六款半导体设备新产品,北方华创此次展出了一系列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
“企业致力于半导体制程设备的国产化,VTM真空传输模块等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以与欧美媲美。”星微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销售经理刘鹏飞表示,不少企业咨询对接,谋求合作,“未来随着工艺的升级要求,将不断深耕半导体行业,进行技术迭代升级,以满足半导体行业高精度、高稳定性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展会将目光从订单合作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生态打造。为行业培育实用型半导体人才,展会为30所高校与100余家领军企业开辟了人才专区,现场落实校企对接。如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元夫半导体对半导体后道、先进封装工艺研磨抛领域的研发人才有明确需求,现场收到了多份专业对口的高质量应聘简历。
相较首届CSEAC,如今的展会规模扩张超十倍,CSEAC和无锡的绑定可谓是“1+1>2”的行业范本。起步早、基础好,放眼全国,无锡是除上海以外集成电路产业链最齐全的城市。为这样一个集成电路高地打造一张“时看时新”的品牌名片,一场专业性的市场化展会再合适不过。
2022年,在无锡的争取下,CSEAC正式落户于此。地方产业积淀为展会注入更多专业力量,高品质的活动亦进一步激活了本地资源。据统计,参展企业中,江苏省内企业235家,无锡本地企业达101家。
“我们作为无锡本地企业,早期就以龙头企业身份参与相关展会。起初,展会的影响力、展示内容及人流量未达预期,但近年来规模持续壮大,今年展馆甚至开放了二楼区域,人流量也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先导集团是CSEAC在锡壮大的“亲历者”,从最初发挥企业带头作用,通过展会参与行业建设,到如今,展会已能切实为先导集团自身业务拓展与品牌提升带来新空间。
品牌经理辛旭兵表示,不仅是业务上的合作,同类型企业聚集在一起也促进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企业也借助展会发掘了不少优秀的技术人才,“大会为我们带来的是业务、技术、人才上的全方位发展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