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赟 王益 文/摄)8月1日,江苏召开“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一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主题新闻发布会。现代快报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江苏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二,研发投入强度达3.33%左右,提前完成省“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年上半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1.8%,这是继去年该数据首次突破50%后的又一次攀升。
发布会现场,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介绍了江苏省科技创新的成绩单。2024年,江苏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的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上海-苏州、南京分别位列全球百强创新集群第五和第九位。在投入方面,江苏省研发投入持续3年提升、对全国的贡献超过1/8;研发投入强度达3.33%左右,提前完成省“十四五”规划目标,处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在产出方面,2024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首次突破50%,达50.7%,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持续攀升,达51.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5件、连续9年保持全国省区首位。江苏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3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江苏在加强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研发计划上持续发力。据徐光辉介绍,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江苏近两年组织实施250个攻关项目,取得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世界最大吨位悬臂式隧道掘进机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这些年来,江苏实行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出台推进高企高质量发展15条、培育独角兽企业11条等政策。徐光辉表示,2024年,全省高企超5.7万家,入围中国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占全国13%、23%;科技型中小企业8.9万家、科创板上市公司114家,均居全国首位。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畅通融合的途径,江苏搭建起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连续两年举办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去年大会现场发布2000多项创新成果和2300多项技术需求,24个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今年该活动将在9月11日举行。”徐光辉说。
江苏持续推动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打造高新园区新质转型融合阵地。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以“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为实施路径,在18家高新区和37所高等院校开展首批试点。目前,全省建有18家国家高新区、数量全国第一,经济规模、出口规模在全国的国家高新区中占比分别达到1/7、1/5,获批19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9家高新区进入全国50强、数量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同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等“三项改革”,赋权改革扩大至全省省域。出台了全国首次针对单一新型研发机构的立法——《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支持其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超400家、转化成果75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