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面向“十五五”,江阴高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始终锚定“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目标,以学促干、凝心聚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为全市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

走进绮山湖科创谷一期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设备交替作业、运转有序,施工人员铆足干劲、抢抓工期,项目建设“进度条”持续刷新。“目前,空天产业智造中心主体结构已经全面封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及二次结构施工,预计明年下半年交付使用。”高新区绮山湖科创谷管理局建设管理科科长朱啸建告诉发布君,其余地块也正加紧推进地上主体工程施工,预计今年年底27万平方米科创载体主体结构将全面封顶。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配套设施——地下环路与综合管廊主体结构也已全面完工。全长约2.99公里的地下环路,设有18处地库出入口,与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无缝衔接,“建成后将与地面道路形成立体交通网络,车辆从江阴高铁站门口的大桥路经科创大道后,可直接到地下环路,前往绮山湖科创谷每个地块的地下车库。”

绮山湖科创谷是江阴构建“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T台的“关键一子”。今年以来,高新区把绮山湖科创谷作为头号工程,全力以赴抢抓建设进度,蹄疾步稳推进产业布局,着力推动绮山湖科创谷快出形象、快出成效。
当前,“双招双引”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空天产业智造中心面向卫星火箭及关键部组件、低空飞行器两大领域,重点引进飞船卫星及终端设备、低空飞行器制造及管控系统等项目,目前已签约魔方卫星、星测未来、京济通信等一批优质空天产业项目。人工智能产业方面,重点聚焦具身机器人和垂直领域大模型两大核心技术赛道,布局智能驾舱、AR/VR终端、AI医疗、智能传感器等多个细分领域,打造高新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基地。

项目招引只争朝夕,科创载体加速赋能。“十四五”以来,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始终坚持产业与科创“双轮驱动”,相继出台“科技创新30条”“蟠龙英才计划4.0”“产业强区20条”“生命健康产业20条”等系列支持政策,全力引育企业、拓展赛道、抢占先机,逐步形成以特钢新材料为特色,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与新能源为支撑,空天产业和人工智能为战略的“1+3+1”现代产业集群,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载体平台15个,近三年新投用科创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6.6%。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综合评价排名结果中,江阴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43位。


顾文瑜
市委常委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吹响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号角。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扎实推动“十四五”收好官,科学谋划“十五五”开好局,一步一个脚印,把全会部署转化为高新区的发展成效。
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顾文瑜表示,高新区将在产业强区上勇担使命,围绕四中全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要求,按照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持续深化“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路径,不断巩固特钢新材料行业龙头地位,加快微电子、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链补链步伐,大力发展空天技术和人工智能两大未来产业,加快探索数据、算力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持续提升产业生态竞争实力,全力当好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在科产融合上勇站排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紧抓绮山湖科创谷头号工程,大力实施“双高协同”试点,持续壮大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大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全力攻克一批行业技术瓶颈、培育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切实以创新赋能园区新质转型,早日冲进全国高新区前四十强。在共同富裕上勇创示范,大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城市更新升级,统筹推进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园区,集中攻坚解决一批民生“难点”“堵点”问题,坚决兜牢安全发展底线红线,努力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园区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