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预算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税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财政体制进一步健全……“十四五”时期,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向纵深推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一系列部署和举措扎实推进,我国预算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比上年增加500亿元;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发放育儿补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今年“国家账本”的一项项部署,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预算公开范围不断扩展,内容不断完善;加快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坚持“开前门、堵后门”,政府债务管理持续加强……
6月底,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结束。广大纳税人通过个税“账单”可以发现,通过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收获减税“红包”。
数据显示,2024年个税汇算中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人数达1.19亿人,较2020年初次汇算增长55%,减税金额增长156.5%,由2020年的1160亿元增加到今年近3000亿元。
绿色税制建设在“十四五”期间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专门税种“多税共治”,以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专项政策“多策共促”,覆盖生产、消费、排放、处理等多个环节的绿色税制体系。
“十四五”时期,税收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有了专门法律。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4个税种制定了法律,涵盖了绝大部分的税收收入。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政府间权责划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多地在科技、生态环境、知识产权等领域进一步推进权责划分。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
(据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