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立秋节气如约而至,暑热未消而凉意暗生,大自然正悄然完成从热烈奔放到沉稳内敛的转变。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立秋不仅是自然时序的转折点,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政治智慧。在这夏秋交替之际,党员干部尤需以“立秋三悟”自省自励:在夏尽秋来中修炼不骄不躁的定力,在三伏未尽时磨砺持之以恒的毅力,在硕果累累中沉淀成熟稳重的品格,方能如金秋般展现党员干部应有的“成熟之美”。
以“暑退秋澄”的淡泊涵养静气。古人云:“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立秋时节,阳气渐收而阴气始生,自然界展现出平衡和谐之美。反观当下,少数干部或因一时成绩而沾沾自喜,或遇挫折便心浮气躁,恰如盛夏般难以保持恒定温度。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取得治沙初步成效后,依然保持“坐在破椅子上也能想出好主意”的朴实作风;黄文秀在扶贫一线创出佳绩后,仍坚持“每天多走一里路,多访一户人”的踏实态度。这些优秀共产党人身上体现的,正是立秋时节特有的平和与从容。党员干部当以此为镜,在顺境中保持“满招损,谦受益”的清醒,在逆境中坚守“静水深流”的沉稳,让政治品格如秋日天空般澄澈高远。
以“力尽不知热”的坚韧厚植底气。农谚有云:“立秋不到秋,天凉白露后。”虽已立秋,但“秋老虎”的余威犹在,正如改革发展进程中,许多工作进入攻坚期,更需要咬紧牙关、持续发力。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山区,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敦煌女儿樊锦诗,半个世纪守护莫高窟,在荒漠中浇灌出文明之花。他们的坚守诠释了“立秋不意味着松懈”的深刻道理。当前,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必须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书写持久奋斗的篇章。
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沉淀淬炼正气。立秋是收获的季节,“立秋十天遍地黄”描绘的正是庄稼成熟的壮观景象。对党员干部而言,成熟不是世故圆滑,而是政治上的清醒坚定、能力上的全面过硬、作风上的务实清廉。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苦战十余载,将荒岛变成宝岛,用“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誓言诠释了政治担当;张富清深藏功名六十载,在贫困山区默默奉献,以“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炫耀”的质朴展现了精神高度。这种经过岁月淬炼的成熟品格,恰似秋日里低垂的稻穗,饱满而谦逊。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培养“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人生智慧,真正成长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时序更迭中蕴藏着永恒的成长密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从立秋节气中汲取智慧力量,以不骄不躁的定力把稳方向,以持之以恒的毅力攻坚克难,以成熟稳重的品格行稳致远。让我们如秋日的大地般,在历经春生夏长后,以更加丰盈充实的姿态,迎接民族复兴的丰收季节,在新时代的考卷上书写属于共产党人的成熟答卷。(黄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