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寄托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重要时期。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特别指出,要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知所从来,面向未来。当下,无锡正用实践对这一理念进行诠释,探索文艺介入城市更新的多元路径与创新模式,努力用艺术激活空间价值,在保护独特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的视角、艺术的表达、创意的设计,赋予这些空间新的生命力。
运河汇的水上舞台,以水为纸,激光做笔,沉浸式演出成功打造了“光影夜宴”IP;创意十足的餐饮外摆区灯火璀璨,食客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网红店铺精致时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运河汇是懂艺术、懂年轻人的。”一位时尚达人评价道。
摒弃了“大拆大建”的思路,运河汇通过“微改造”和功能重塑,仅用了两年,这一工业遗产已成功蜕变为长三角消费地标,改造升级后的运河汇,开业首年客流量超230万人次,目前,出租率达95%。运河汇老厂房逆袭的背后,藏着文艺的密码,更印证了“以用促保”、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成功路径。无锡对工业遗存的活化利用,体现的正是“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以用促保”的理念。
7月20日—8月20日,“无歌”无锡独立音乐影像展在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举行,镜头定格岁月变迁,光影交织出的是这个工业旧址的蜕变故事。
而在旧仓库里
新消费如春笋般破土而出
憩品堂茶香体验馆,水汽缭绕间,一幅“江南高士品茗图”跃然眼前;泽惟·低温慢煮餐厅用时间与匠心烹制出分子料理的极致美味;桂花树下的本子事多文创店,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创巧妙融合;在木里探花花店,鲜花与创意并存,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除此之外,每晚的“北仓集”,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让运河老东门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红船场、庆丰文化艺术园、1969创意工场、无锡运河艺术公园、南尖公园……这些工业遗存都遵循着保护与活化并重的原则,用文艺的手法重组空间、重塑文化,唤醒人们的集体记忆,让人们得以在此感受融合历史情怀与潮流风尚的现代生活。
城市更新绝非简单的“涂脂抹粉”,商业空间的文艺化改造,正是提升城市“里子”与“面子”的重要一环。
最近,路过无锡市中心的人们发现,“恒隆广场又变美了”。这个夏天,无锡恒隆广场L1南广场化身“蔚蓝海岛”,以“仲夏夜之梦”为主题为市民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蓝调派对。
现场布置起了椰林装置,一张张沙滩椅依次排开,还有环形饮品吧台,吧台上摆满了高颜值的美食与沁爽特调冰饮,配合着乐队演出,邀请大家共赴一场精彩的仲夏夜派对。充满文艺范的空间设计、琳琅满目的艺术品、精心策划的文艺活动,既丰富了商业中心的功能,又提升了城市生活的品质。
一方面,文艺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另一方面,城市美学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
“以前就是纯粹逛街,现在很多商场会有艺术展、音乐会、外摆市集等,门口的艺术装置也很好看,很出片。”“00后”姑娘小徐和闺蜜打卡了无锡八佰伴的“Hi,这很艺术呆萌世界名画插画展”,艺术与商业的有机结合让她连连点赞。
随着文商旅的深度融合,人们对美的体验和感受度越来越强,从室内到户外,从公共文化场馆到街头巷尾,美学设计正渐渐渗透进城市肌理。特别是无锡中心城区的各大商圈,通过近年来的创新变革,打造出创意时尚的美学场景,塑造独具特色的美学风范,满足消费者文化、体验、潮流、社交等需求。这正是城市更新“内外兼修”,追求“好社区、好城区”目标的微观写照。
城市更新是为了让城市更美。在专家看来,空间魅力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部分,而文艺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用文艺的力量让城市变美的过程中,无锡更立足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地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式,为城市空间注入鲜活而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
当下,无锡正用现代的、艺术的手法活化历史记忆,通过“微介入”手法将历史要素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体验场景。
⭐运河畔,“半两·扶光”咖啡简餐吧旁,一张巨大的铜雕地图也是一处音乐喷泉,每个泉眼都对应环城古运河沿线的一处文化地标;
⭐亭子桥下的文化墙上,一个个历史人物浮雕向人们讲述着无锡灿烂的工商文明;
⭐北仓门1938码头上,时尚的文创外摆集市吸引着来往行人走进其中,感受江南蚕丝仓库的蜕变……
无锡古运河东门段的焕新,形成了“讲好故事+文化磁场+互动商业”的城市更新样本,让人们在无锡古运河边漫步,得以从“看景”到“读城”。
业内人士指出,城市更新绝不仅仅是硬件的修复和焕新,而是通过商业场景重构、文化记忆唤醒、社群关系再造,让片区承载城市风情,为市民提供“情绪价值”。这一理念在无锡的城市更新及运营开发中正一点点被印证,也契合了“更新为民,共建共治共享和谐家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