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无锡,樱花如雪,碧波荡漾。3月23日,2025无锡马拉松即将鸣枪开跑。这段被誉为“春天最美赛道”的42.195公里,不仅串联起太湖的潋滟风光,更浓缩了无锡近年来以生态为笔、绿色为墨书写的治理答卷。
从渤公岛的生态绿廊,到鼋头渚的太湖胜境,再到尚贤河湿地的叠翠流泉,锡马赛道成为一道向世界展示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充分印证。
城水共生:奔跑在湖光山色间
锡马最动人的篇章,莫过于贯穿太湖的“黄金赛道”。太湖无锡水域曾是无锡生态治理的“痛点”,如今却成为赋能锡马等各大赛事的“亮点”。2007年以来,无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推进太湖治理,连续四年投入超百亿元,全面落实新一轮太湖治理“1+9”行动方案。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自2007年以来首次实现年度Ⅲ类,全年达到“良好”湖泊标准。
蠡湖作为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无疑是生态治理的重点之一。本届锡马从太湖大道隐秀路路口出发,跑者们将依次穿越蠡湖中央公园、蠡湖之光、渤公岛、鼋头渚等标志性景点,尽情饱览沿蠡湖38公里岸线最精华美景。清澈的湖水里,高低错落的水生植物在波浪的簇拥下翩翩起舞,鱼儿在水草间穿梭嬉戏。沿途各种水利工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融于一体,岸滩草木葱绿,令人向往。
蠡湖的这番诗意景象,源于无锡“水岸同治”的生态革命。过去密布的围网养殖区被拆除,开放式的生态岸线成为市民亲水的“城市客厅”。2023年起,无锡加快蠡湖深度治理步伐,开展控源截污、生态清淤等六大工程。去年,我市完成东蠡湖生态清淤61万立方米、32条入湖河道治理和27条河道河口生态滤坝建设,蠡湖水质持续改善,达到III类水平。今年我市将完成蠡湖(梁溪河)控藻补水、蠡湖生态活水以及蓝藻水华防控工程,使蠡湖水体增强流动性、增加含氧量,让蠡湖真正成为“会呼吸的湖湾”。
奔跑在如画的赛道上,飞鸟翔集的生态美景也会时不时映入跑者眼帘。途经的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贡湖湾湿地公园等,不仅是天然氧吧,也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长广溪“生态岛”试验区是太湖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水杉、银杏等珍稀物种在此繁衍生息。贡湖湾湿地公园建成了无锡首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鹗,鼬獾、白眉姬鹟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纷纷在此现身。
城绿相融:赛事背后的绿色密码
锡马赛道之美不仅在于自然的馈赠,更隐藏在城市系统的生态治理之中。如果说樱花纷飞的前半段赛道让跑者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那进入后半程赛道便会被那抹纯粹的天空蓝还心情一份清朗。
去年,全市PM₂.₅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3.9%,两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优成绩,这正是归功于治气工程的高效推进。无锡紧扣PM₂.₅和臭氧双减双控治气思路,去年持续推进22家国有重点排放大户深度治理,对全市868家铸造、水泥等涉工业炉窑行业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加快推进VOCs源头治理“五大中心”建设。
在赛道终点附近的K11 Select购物艺术中心工地上,渣土车、混凝土车等重型车辆都已经换上了绿色“心脏”,全电驱动的机械设备安静高效运转,可为整个施工项目减少柴油消耗量66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36吨。
位于尚贤道与吴都路交叉口的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9号楼屋顶上,22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高速运转,一年发电量约52万度,不仅能实现零能耗运行,余电还可并网供其它楼栋使用。
而在赛道沿线的大街小巷,学校、社区、企业等一个个“无废细胞”星罗棋布。作为无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组成单元,它们持续宣传无废理念,促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绿动未来:永续赛道的无锡答卷
全电工地、绿色建筑、无废细胞……奔跑在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之中,绿色低碳的新风处处吹拂。近年来,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无锡正加快推进产业、能源等重点领域、环太湖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创新活力持续涌动,未来产业加速集聚。在锡马穿行的太湖湾科创带,聚集着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诞生地等科技地标,这些绿色新质生产力正让无锡逐渐褪去“工业味”,散发“生态香”。
本届锡马也将继续贯彻可持续的办赛理念,在部分选手物品及包装中选择可生物降解、可回收利用的材料,降低“白色污染”的影响;科学设置赛道补给、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餐饮,以减少物资的浪费;在赛后发放地铁卡,助力选手低碳交通、绿色出行。
锡
马
Spring
当3.5万名跑者穿越樱花雨、踏过太湖浪,他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在丈量着无锡的生态文明成果。从“太湖美”到“锡马美”,这座城市用十余年时间证明:生态治理就像一场永续奔跑的马拉松,驰而不息。
未来,无锡将继续奔跑在太湖之滨,奏响生态与发展的双向奔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