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乍暖还寒。初到无锡工作的秋静一眼就被这座城市的绿色感染,人在林下走,车在绿中行,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绿色将这座城市妆点得生机盎然。
2024年,市区新增绿地面积达251公顷,新建城市绿道36.2公里,新建公园游园68个,全年完成80多条重点道路总面积超过71万平方米的籽播和宿根花卉应用,高标准完成省政府为民办实事9个“乐享园林”项目建设……
翻开一年来的“绿色成绩单”
无锡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
交出了“高分答卷”
节节攀升的绿色数据背后
也面临着
城市可开发绿色空间“枯竭”的困境
如何破题“突围”
持续深挖城市绿化潜力
丰富高品质城市绿色空间供给
切实提升锡城百姓的
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政园林部门一直在求索
PART.01
挖潜增绿
5年来市区平均每年实现新增城市绿地270公顷
“由于用地紧张,目前我市新增绿地大多结合道路、美丽河湖等重点工程推进建设。”市政园林人士表示,发散思维寻找新“增量”,充分利用原先城市不起眼的“边角地”,不失为扩展城市“绿色版图”的全新路径。桥下空间、小微空间都可作为增绿扩绿的重要载体。
应绿尽绿,焕新升级的桥下空间得到广大市民点赞。骑车行至梁溪区金城大桥两岸的桥下空间,轻松地在东侧找到了停车位。步行前往桥下空间,只见两侧的迎宾植物组团绽放着繁茂绿意,不远处,乒乓球桌、健身器械、儿童活动器械等各类设施为大小朋友们提供了动感活力的运动休闲空间,广场外围,老年健步团正一圈圈地快走健身。
我市充分挖掘道路、桥下空间绿化潜力,3年来构建了130余个设计新颖、配套完善的桥下花园和公共活力空间。
你见过面积最小的绿地有多大?通扬路与太湖大道交叉口的小微绿地仅52平方米,兴昌路和惠勤路东北角的小微绿地仅80平方米。小微绿地比口袋公园更小,比桥下空间更易被人忽视。“去年见缝插绿完成了93处小微绿地和街角绿化建设。今年将更侧重‘质’,尝试打造更多‘小而美’的小微绿地。”市政园林人士介绍,全市各地正以绣花功夫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绿化景观空间,因地制宜开展小绿地、小花坛、小花境等小微绿地和街角绿化建设。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市区平均每年实现新增城市绿地270公顷,共计完成新(改)建各类公园游园300余个,累计建成城市绿道569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起,我市累计建成“乐享园林”活力空间37处,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目标任务,有效增加了群众身边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活动场地,促进了生态空间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
立足丰厚的山水“家底”,我市统筹蓝绿空间建设,持续优化绿地布局结构、保障绿化用地、推动城绿融合,“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四季皆景”的美丽城市风貌正逐步呈现。
PART.02
科学植绿
去年80多条重点道路种植籽播和宿根花卉
“每年最期待的就是5月,锡城道路进入‘花的海洋’,通勤途中朵朵艳丽绽放的月季花实在太美了。”回想起去年在新华路高架上的驾车体验,市民钱先生至今印象深刻。
精致美丽的“空中花廊”给市民带来美好感受,背后折射出城市绿化思维的转变。
“过去,我们比较注重追求城市绿地率的提升,对绿化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有所忽视,千篇一‘绿’的视觉效果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市政园林人士表示,如何兼顾科学节俭的绿化原则和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因地制宜开展城市绿化‘增色添藤’,科学种植自衍及宿根花卉、藤本植物,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实现公园绿地和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春天,二月兰、金盏菊迎风摇曳,夏天,柳叶马鞭草、松果菊绽放醉人心,秋天,波斯菊、百日草馥郁芬芳挂枝头,冬天,冰岛虞美人五彩缤纷,环湖路、金城西路、蠡湖大道道路上四季有景,特色鲜明的绿美风格近年来受到锡城市民的喜爱。
去年,我市先后在蠡湖大道、金城西路、环湖路、吴都路、周新东路、环太湖公路、胶阳路等80多条重点道路完成籽播和宿根花卉配植,面积达71万平方米,从春夏至秋季陆续呈现了色彩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效果,实现了城市绿化从“绿色”向“多彩”的蝶变。
科学植绿不仅是在物理空间上焕新城市绿地,更是从精神层面为城市生态发展持续“造血”。
当城市绿化提质升级遇上源远流长的古运河文化,古运河老东门示范段通过挖掘老东门的历史价值,将绿化景观提升、滨水空间改造和周边社区、商业更新融合,打造了群众家门口的公园化“乐享园林”场景,立体绘制出古运河沿线居民生活与休憩空间相融合、文化与景观兼具的城市高品质绿色开放空间。
PART.03
精准建绿
全龄友好公园接连涌现
家住大丁佳苑的周文杰每天吃完晚饭后都要到隐秀轻氧游园跑跑步、健健身。渴了接点直饮水喝喝,“不方便”了游园边侧的厕所能一解“燃眉之急”。“在办公室久坐了一天,回家锻炼锻炼挺好的,关键各项设施很齐全。自从住进这个小区,我再也没办过健身卡。”小周点赞道。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建设家长等待区、游园和公共厕所“三件套”,推动更多城市口袋公园“解锁”新技能。
一条绿道跨桥连接以漫步休憩为主的隐秀轻氧游园和以儿童科普教育、游乐嬉戏为主的大丁儿童友好公园,较好地满足了全龄段人群的需求,让附近居民幸福感“爆棚”。去年我市高标准建成云薖园、稚趣街角、陆典桥浜游园等13个“三件套”项目,市政园林人士表示,今年将继续选择合适点位,从小切口入手,改善校园周边环境。
前不久,梅园、无锡动物园、惠山古镇、惠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锡城公园景区纷纷上新了一批直饮水设备,游客只需身体微微前倾,轻轻按压开关就能喝到热乎乎的饮用水。
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公园绿地增设了200余个直饮水点,考虑到百姓生活出行的便利性,休憩座椅和各类运动场所随处可见,逐步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公园绿地服务功能。
以人为本精准建绿,代表了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大趋势。比如,我市首个无障碍体验主题花园晨曦花园、蠡湖开放式景区都考虑到了视障人士需求,通过融入无障碍设施,为残障人士提供了自由、平等的高品质绿色公共空间。再比如,去年我市公布了首批最美儿童友好公园,一个个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公园呵护到“一米阳光”的需求。
“‘城市绿化+’具有无限可能。百姓需要什么,绿化就该提供什么。”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全域皆景区”理念,推动园林美学、环境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全领域,一体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和全龄友好型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