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好人是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他们的感人事迹是城市文明的记忆,也是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道德力量。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发现和传播平凡生活中的善行义举,让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在活动中,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被传颂,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得到弘扬,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持续滋养,向上向善的个人品格不断闪光,共同汇聚成江阴这座文明城市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让我们走近这些“身边好人”
感受“爱”的温暖
领略“敬”的神圣
沐浴“诚”的阳光
汲取“善”的养分
助人为乐
余思淼,女,2012年生,江阴市长山中学学生。2025年6月28日下午2点30分,居住在石牌四村的余思淼在回家途中,发现路边有一个身穿睡衣、头发凌乱的小女孩,正独自往小区外走,一边哭一边停,嘴里喊着:“奶奶,你在哪?”余思淼担心孩子走失,便默默跟随其至车流密集的石牌街。见街上车来车往十分危险,她立即将孩子抱到路边,买来棒棒糖安抚孩子的情绪,并耐心询问其父母信息。但由于孩子年纪小且情绪紧张,无法提供有效线索。正巧余思淼的妈妈路过,她便让妈妈报了警。民警迅速赶到现场,考虑到天气炎热,先将孩子带上警车,沿途询问附近居民寻找其家人。途中正好遇到焦急寻人的家长,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家长激动地表示感谢。余思淼的善行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善良与智慧,也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社会文明的角落。
景春勇,男,1982年生,利港街道东支社区居民。2025年3月6日下午2点,景春勇经过小区某出租房时,听见虚掩的房门内传出异响,发现一位仅穿着单衣的中年男子蜷缩在冰凉的地砖上抽搐,身下浸着大片水渍,呻吟声时断时续,情况非常危急。他迅速跑到百米外的社区寻求帮助,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他半跪在冰冷的地面,一直拉着病人的手,不断呼喊病人,还帮病人盖上被褥,防止其在地上受凉导致病情恶化。在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合力帮助下,病人被迅速送往医院。春寒犹在,人心已暖,景春勇用果敢和温情在寒风中托起了生命的希望,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
见义勇为
周斌,男,1976年生,月城镇双泾村村民。2025年2月19日晚8点10分左右,月城镇双泾河两岸寒风凛冽、空气冰冷。突然,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宁静。此时周斌正在家中准备休息,听到呼救声后打开窗,发现20多米外的双泾河河面上有一团黑影。“有人落水了!”周斌来不及多想,披上衣服冲出屋外。来到河边,他看到一名女孩正在河水中拼命挣扎。此时虽已是早春,但河水冰冷刺骨,情况十分危急。周斌没有丝毫犹豫,大喊:“不要急,我来了!”随即跳入河中,奋力游向落水者。冰冷的河水让他瞬间打起寒颤,可他心中只有救人这一个念头。凭借顽强的毅力,他游到女孩身边,拼尽全力将其拖上岸。因救援及时,女孩并无大碍。缓过神后,周斌把她安全送回家中,才浑身湿透地回家休息。事后面对被救者家属的感谢,周斌淡然地说:“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出手,孩子没事就好。”
陈宇嘉,男,1989年生,江阴市乐通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职工。2025年2月26日晚6点40分左右,陈宇嘉路过华士人民桥时,听到桥南面传来呼救声,看见一名女子在河中挣扎。眼见情况紧急,且周围都是年纪较大的人,尽管自己并不擅长游泳,陈宇嘉还是果断决定下水救人。他脱下外套,将救生绳上的塑料环套在手臂上,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随后,他游到女子身边,一只手紧紧抱住女子,另一只手抓住救生绳,向岸边示意。岸上的群众齐心协力拉紧救生绳,将两人拉了上来,落水者最终成功获救。
诚实守信
俞松,男,1996年生,祝塘镇文林康慧家庭农场负责人。2020年,俞松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毅然离开上海返回家乡祝塘镇文林村,先后成立江阴市文林康慧家庭农场、江阴市为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文林村”商标,立志通过科技引领,生产出让老百姓放心的农产品。俞松负责设计并落地了农机作业服务与粮食生产并重的全新经营模式,为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规模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在他的管理引导下,合作社成功将经营模式从农机作业服务转变为农机作业服务加流转耕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农场土地流转1200亩,日粮食烘干量达120吨,拥有农机库房3107平方米,各类农业机械62台(套),带动了周边农户提高农产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俞松先后获评无锡市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提名奖、江阴市十佳家庭农场主等荣誉。
高耀良,男,1960年生,璜土镇石庄老字号麻糕店店主。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高耀良四十年如一日诚信经营,坚持麻糕不涨价,选用本地新鲜猪板油、优质小麦粉,杜绝添加剂。他严守古法工艺,每日凌晨两三点亲自操作,制作的麻糕“皮薄酥脆、咸甜适口”。他将一家街头小店发展为江阴、常州地区知名的美食地标。其店铺日均销量超千个,顾客辐射周边多个城市。曾有顾客因面粉批次问题反馈口感差异,他立即停售并全额退款,自担损失重新制作,以行动践行“品质不容妥协”的承诺。高耀良热心公益,逢年过节为困难群众赠送麻糕超2000份。他还在店内设置了“失物招领角”,拾获手机、钱包等财物均妥善保管并归还。
敬业奉献
吕本度,男,1989年生,江苏秋林特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办主任。自2011年入职以来,他始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参与了国内多个自备浆厂的制浆工艺设计及成套生产设备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并主导了我国首套管道水煤浆制浆工艺试验、石油焦与煤炭及煤泥混合制浆工艺试验。至今,他已获得授权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主持起草行业标准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由其研制的MBS45系列水煤浆湿式棒磨机,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达1.5亿元。凭借突出贡献,吕本度先后荣获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江阴市“最佳企业首席技术官”、江阴市科技“三创”人才以及江阴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等多项荣誉。
余建虹,女,1983年生,江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她专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十余年,独立起草企业标准5项,获得授权专利12件,参与近20项研发课题,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和市场拓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余建虹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分析国内外聚丙烯管道产品需求,成功开发出持久抗菌率大于90%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高效抗菌聚丙烯管道”。该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行业空白,每年为企业带来200余万元的销售额,也为合作企业保障供水安全、提升饮用水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凭借突出的专业贡献,余建虹先后荣获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江阴市优秀工作者等荣誉。
孝老爱亲
郁永祥,男,1957年生,新桥镇黄河村村民。他的父母现已分别98岁和92岁高龄,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逐渐变差,郁永祥每天清晨都会及时为父母准备热气腾腾的早餐,中午也准时为他们送上精心烹制的午餐。除了日常起居的照料,郁永祥对父母健康的关怀尤为细致周到,每天都会抽时间陪父亲聊天解闷,为他按摩擦拭身体、整理床铺。邻居们见他如此辛苦,多次劝他请个保姆分担,但他总是笑着说:“父母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这份亲情保姆替代不了。”郁永祥常说:“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几十年来,他不仅以实际行动践行这句承诺,更将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传承给了下一代。
顾金生,男,1948年生,云亭街道毗山村村民。二十多年前,他的妻子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保住了生命,却不幸瘫痪在床。面对这一重大变故,顾金生没有退缩,从此将照顾妻子视为自己生活的中心。每天天还未亮,他就起床为妻子准备营养早餐,耐心地帮她洗漱、擦拭身体,并仔细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这些日常护理琐碎而重复,但顾金生年复一年地坚持,从未抱怨,也毫不懈怠。在他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妻子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从最初只能卧床不动,到后来能够在他的搀扶下到门口散步。顾金生用二十多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不离不弃的深挚情感,也创造了充满爱意的生命奇迹。
为了更好地发现身边好人,学习身边好人,我市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欢迎广大市民朋友踊跃推荐或自荐,将“江阴好人”线索提供给所在镇(街道)、村(社区),或发送至电子邮箱jyhrxs@163.com。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江阴好人”的行列,共筑“好人之城”,让江阴处处绽放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