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
获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案例
近日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来喜讯
由江阴市教育援疆团队实施的
“‘多维组团’聚势,
激活教学发展新势能
——江苏省江阴市教育援疆团队
助力霍城县江苏中学教师队伍
能力提升”工作模式
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组织的评选中脱颖而出
荣膺2025年度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自治区优秀案例”
这一荣誉,是对江阴教育援疆团队
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江阴市教育援疆团队通过“计划内支撑+柔性化补充”“品牌化引领+区域化协作”等多维组团模式,推动江阴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持续向霍城传输,重塑学校“引育结合”培养机制,变“输血”为“造血”,推动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创新同步提升、同步突破,为受援学校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教育人才队伍。
凝聚制度优势
构建特色帮扶体系
推行学校组织管理、资源共享、评价激励、质量保障等制度建设的“江阴标准”,配套课堂评价量表研发、“师培在校”等系列举措,调优县域学校管理和实践。实施“2+4”初高贯通式培育模式,设立11个“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推行江阴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力促江阴经验与霍城实践高效融合。搭建品牌化跨区域协作网络,协调32所江阴学校与28所霍城学校结对共建。
着力系统培育
打造教师成长生态链
实施“1+X”师徒结对青蓝工程,38名援疆教师、柔性专家与94名霍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通过选派本地教师参加州县联合教学研讨,常态参加校级教研活动,形成“校级常态研训—县级专题研讨—州级典范引领”的三级教研带训体系,帮带霍城教师2000余人次。建立线上线下混合研修机制,推动“师培在校”向“师培在县”“师培在线”延伸,开发共享120G优质数字化资源,推动霍城教师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凝聚品牌力量
多点辐射释放效益
打造高端科研协作平台,牵引推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霍城县“实验基地”和江南大学国家社科创新素养“实验学校”项目落地,推动高校智力资源进学校,助力县域教师教育研究与创新素养“双提升”。通过协创“澄霍教育大讲堂”、开发特色课程等,带动提升本地教师品牌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实施“送教送研”专项行动,组织援疆教师开展“优秀教师乡村行”等活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半径,惠及乡村学校教师1200余人次。
突出实战强基
赋能区域协调发展
带培本地教师参加区、州、县三级教学能力竞赛,推荐援疆教师担任自治区级职业教育课题评审、“澄远杯”教学能力大赛评委,推动教学实践与评审标准接轨。发挥科研引领作用,通过援疆教师领衔立项、联合申报、课题指导等方式,持续激发本地教师参与、申报科研项目热情,项目申报、立项呈现倍数增长。发挥教育援疆团队桥梁纽带作用,协调推动结对学校定期交流回访,争取多方支援帮扶,累计争取各类援助资金89.2万元、图书3万余册(价值26万元)、教学设备30万元,初步形成“资金+物资+智力”立体化支援工作局面。
下一步,江阴援疆教师团队将进一步深化工作内涵,创新工作载体,推动教育人才“组团式”援霍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提升霍城县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