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甲辰龙年的崭新一页,暨阳大地上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热辣滚烫”的忙碌场景,江阴“大干新一年、展现新气象”的奋进号角早已吹响。
在这里,板块没有大小之分,每一地都在全域大局中找准位置,勇于比贡献;
在这里,部门没有主次之分,每一个都在条线工作中抢旗夺牌,积极争荣誉;
在这里,干部没有一线二线之分,都在事业发展中履职尽责,全力创一流;
在这里,企业没有内外之分,每一家都在勇闯商海中破浪前行,主动促转型。
实干者进,奋斗者强!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江阴振奋龙马精神,勇争一流、勇挑重担、勇毅前行,以县域排头兵之姿勇立潮头,在新征程上续写江阴新辉煌!
攀“高”争先 强筋壮骨厚植发展优势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江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一件定制的衣服,生产时间仅需3600秒,这在海澜云服智慧工厂成为现实。海澜云服智慧工厂成功入选省5G工厂项目。顺应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海澜集团抢抓产业创新的重要窗口,构建起以服装为主体、以新消费和碳中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两翼的发展新格局。
攀“高”争先厚植发展优势。江阴聚力打造“345”现代产业集群,先后出台“345”产业集群强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三年行动计划,引导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攀高、追新、聚绿,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围绕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等重点环节,江阴鼓励企业大力实施“智改数转绿提”,近3年累计技术改造投资605.9亿元。
自启动“34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以来,江阴推动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加快创新转型、整合提效,引导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2023年,江阴在经济总量、工业、投资、消费等方面对无锡大市的增长贡献较去年提升,固投完成率为近三年最好水平。高端装备产业成为第四个千亿级产业,新能源产业有望在今年成为第五个千亿级产业。
针对五大未来产业,江阴统筹利用科技人才、创投基金、“科创飞地”、科创载体等资源,积极开展以投带引、孵化培育等工作,推动有序建链、加速培育,为未来发展布局新赛道、打造新优势。当然,精心绘好产业链图谱和产业创新地图,大力引进优质高端项目,还需集中连片可用地块作为支撑。实施“工改”以来,江阴已腾退提升土地3.14万亩,形成可用产业用地1.44万亩、集中连片超千亩地块5个。
向“新”发力 重塑格局打造科创T台
于江阴而言,新质生产力虽是一个新名词,但早已在“科创江阴”建设的过程中变得可观可感。围绕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江阴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助推越来越多的科创“金种子”在江阴开花结果,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江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的“关键一招”。
科创平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也是江阴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的底气所在。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江阴市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优质科创平台相继建成启用,为江阴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创动能。
越来越多的“科创江阴”新势力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兴澄特钢主导修订的中国首个ISO特殊钢国际标准发布,实现特殊钢标准领域的“中国突破”。双良集团研发出智能化全钢结构间冷塔系统,成为光伏单晶硅制造行业的首创;风和医疗专注于微创外科和腔镜手术一次性使用耗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研发强度位于江阴企业前列……
重塑创新格局,推进“科创江阴”建设的进程中,江阴既立足当前,也着眼长远,搭建包括“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的“科创T台”。霞客湾科学城便是“T台”中最耀眼的“明星”,这个以“霞客”命名的科学城,是江阴的智慧互联之城、绿色生态之城、青春时尚之城、未来科技之城,将成为引领江阴未来发展的一个优质增长极。
“文”润暨阳 激发长江文化浩荡之力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江阴依江而建,因江而兴,融合、探索、变化的长江特质,为江阴孕育出“游圣”徐霞客、“一代宗师”缪荃孙、刘氏三兄弟等名人,涵养出“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城市精神。悠悠文脉,弦歌不辍。长江哺育的文化精神激荡至今,江阴人也在推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中打通江南文脉“入海口”。
一条链在江阴“艺”熠生辉。江阴深入开展澄艺空间珠链计划,在社区街巷、城市公园、城市商圈、文博展馆、名人故居等地,打造公共文化艺术空间。该计划还将一方美术馆、沐沐空间、一如堂艺术馆等一批民间艺术展馆纳入,让艺术下沉生活。市民可以在城市角落与油画展不期而遇,或在咖啡店邂逅一场小型摄影展,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大餐。
游圣、军事、学政、民乐、中医五大文化名片持续擦亮。由江边湿地、公园组成的生态风光带成为城市新坐标,推动着滨江要塞军事文化旅游区实现保护升级;江苏学政衙署仪门旧址增设“艺风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本地出土的明代手术器械登上央视舞台,展现出江阴中医的非凡成就……固本培元的同时,江阴以锐意创新守护着文脉精髓。
守正知所来,创新明所往。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阴段建设规划》启动,江阴将围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长江文化展示工程、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数字再现展示工程等重点建设内容,深入挖掘研究江阴长江文化资源,重现“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的“千里澄江似练”繁盛景象,与如火如荼的“科创江阴”建设交汇成更美好的明天。
逐“绿”而行 绘就绿色发展和谐底色
座座青峦与奔流江水交相辉映,绘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深秋画卷,这便是江阴最美的模样。向绿而生、逐绿而行,以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为契机,江阴坚决落实“双碳”战略,深入打好长江系统保护修复攻坚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基础支撑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绿色空间结构不断完善,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江阴在不断筑牢生态底色的同时,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通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搭建生态券交易平台,构建生态券产生、核发、交易、使用、监管的管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江阴巧转腾挪积蓄绿色动能,全力为高质量发展腾出容量和空间。敢于出硬招、打硬仗、啃硬骨,江阴规划建设长泾、周庄、徐霞客、华士4个印染集聚区和5个印染保留点,对进驻企业实行统一排污治理、智能化转型升级,将实现印染行业用地面积减半、重点水污染物(总氮、总磷)排放总量减半、企业数量减半。
向绿而生、逐绿而行,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点点新绿串起城市绿色生活空间,晴朗蓝天装扮最美滨江城。行走在江阴的街头巷尾,市民不难发现城市街角的绿地变多了。近年来,江阴因地制宜大幅拓展绿色空间,36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次第开放,成为百姓家门口的“绿色会客厅”。江阴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保护区的江滩上,金黄的芦苇随风摇曳,越来越多的鸟中“新市民”前来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