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观古建筑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不使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结构”这是真的吗?
榫卯是木作当中最常见的结构方式,广泛运用于中式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构件上。通过凸凹部分的拼插嵌接,将不同的部分连接为一体,凸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叫卯。真的“不需要一根钉子”吗?事实是,在榫卯结构中,木钉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木结构建筑维护和加固中,也会大量使用到钉子,尤其是铁钉。木头由于其本身有机质的属性,年深日久,会出现开裂、蛀蚀、糟朽、脱出等问题的时候,传统的修护办法就会使用到铁件来加固。
由此可见,钉子在中国木结构中是非常常见的,而所在的位置,大部分都在梁架之上的建筑部分,或者位于榫卯结构本身。因此,钉子与木构的古建筑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木构作品虽然可以通过榫卯结构搭建起来,但是钉子的使用是榫卯结构本身牢固度和耐久性的保证。